必须避开的禁忌位置
远离小区入口的弯道处,防止车辆转弯时因视线盲区,未看到闸杆而发生碰撞。
不选在靠近垃圾桶、快递柜的区域,避免杂物堆积影响闸杆起落,或异味、污渍附着设备。
避开高压电箱、变压器等强电磁干扰源,防止影响道闸遥控信号和控制系统稳定性。
工地场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门禁系统需具备以下关键功能:
人员管理功能
支持人脸识别或身份证刷卡,快速核验人员身份,防止未登记的外来人员(如无关人员、未培训人员)进入。
与住建部门的实名制平台联网,自动上传人员考勤数据,满足监管要求;同时记录人员进出时间,方便项目方统计工时。
车辆管控功能
区分施工车辆(如渣土车、混凝土车)与社会车辆,仅允许登记过的施工车辆通过;可搭配车牌识别系统,实现自动抬杆,减少人工干预。
部分场景需支持 “人车绑定”,即司机刷卡后,对应车辆才能通行,避免车辆被无关人员开走。
联动功能
未完成培训、未佩戴帽的人员,刷卡或人脸识别时会触发报警,禁止进入工地;部分系统可联动帽识别摄像头,实时检测人员是否合规佩戴。
支持异常情况报警,如有人翻越围墙、强行闯闸时,系统自动推送消息给安保人员,并联动现场摄像头录像取证。
系统选型要点
环境适应性
设备需具备IP65 及以上防水等级,能应对工地雨天、扬尘多的环境,避免短路或灰尘堵塞导致故障。
选择耐低温、耐高温的型号,确保在 - 20℃~6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稳定性与耐用性
核心设备(如人脸识别终端、道闸)的外壳建议选不锈钢材质,抗碰撞、防腐蚀,能承受工地的搬运作业或轻微撞击。
优先选择支持断网缓存功能的系统,网络中断时仍能记录人员进出数据,网络恢复后自动同步,避免数据丢失。
扩展性
预留接口,方便后续接入工地的视频监控、扬尘监测、塔吊监控等系统,实现 “一卡通” 或统一平台管理。
支持人员数量扩容,满足工地高峰期(如数百名工人同时进场)的识别速度需求,避免排队拥堵。
安装与使用注意事项
安装前期:做好基础施工
需提前预埋基坑,深度和宽度需根据柱体尺寸确定(通常基坑深度≥1.2 米),且底部需做防水和排水处理,避免积水浸泡设备。
液压升降柱需预留液压油管和电缆的预埋通道,确保动力单元与柱体连接顺畅,且远离高温或强电磁干扰源。
日常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每月检查柱体与地面的密封性,若发现缝隙需及时填补,防止杂物进入基坑;每季度清洁柱体表面,并用不锈钢保养剂擦拭,防止生锈。
液压升降柱需每半年检查液压油液位和油质,若油液浑浊需及时更换;电动升降柱需定期检查电机接线,避免松动导致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