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的原则适用任何形式的视觉设计,无论是电影、摄影、油画或素描。这些原则互相作用,形成多种多样的组合,为画面元素增加景深、动感和视觉感染力。
① 整体性。整体性原则是指视觉的结构必须整体、独立和完整。即使在故意使用混乱或无组织的构图中,这一原则仍然适用。
② 平衡。视觉平衡(或不平衡)是构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构图中的每个视觉元素都有其视觉比重,它们能够组成平衡或不平衡的构图。一个物体的视觉比重主要是由它的大小决定的,但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它在画面中的位置、颜色、移动和本身的属性。
③ 视觉张力。平衡或不平衡的视觉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都能够产生视觉张力,这在任何构图中至关重要,能够避免画面过于呆板。
④ 节奏。节奏是指视觉元素的重复和近似重复,它能够产生构图的形式感。节奏在视觉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有时非常微妙。
⑤ 比例。经典希腊哲学中的概念是,数学是控制宇宙的力量,它在视觉上表示为黄金分割比例。黄金分割是一种决定比例和大小关系的常用方法。
⑥ 对比。我们通过某件事物相反的东西来理解其本身。对比是以明暗值来评价的,影响因素包括画面中物体的颜色、质感和光线。在表现景深和空间联系时,对比是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当然它也能传递大量的情绪和叙事元素。
⑦ 质感。质感建立在我们对现实事物和文化因素的经验上,它能给我们感知上的线索。质感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属性,但经常需要灯光来突显,也可以通过改变光线增加物体的视觉质感。
⑧ 指向性。视觉原则根本之一就是指向性。除了少数特例之外,所有事物都具有指向性。这种指向性是视觉比重的关键元素,它将决定事物如何在视觉层面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影响其他的视觉元素。任何不对称的东西都具有指向性。
(2)三维空间
在任何形式的摄影中,我们都是将三维的世界投影到二维的画面中。导演和拍摄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在二维的图像上创造三维的世界。这需要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方法,并非都是属于设计领域,我们还需要考虑镜头、演员站位、灯光和摄影机走位。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想要画面更加扁平,例如模仿卡通动画的扁平空间效果。这种情况下,同样的设计原则仍然适用,它们只是通过不同的风格创造视觉效果。许多视觉效果有助于加强景深和立体的错觉。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和观众眼、脑的互动联系起来,令观众产生空间感,但有些也和文化、历史有关,电影观众们都从以前观影中学到了很多经验。
当我们要建立场景的景深和三维空间时,有很多方法可以创造这种错觉。从剪辑的角度看来,从不同角度拍摄场景是非常有用的,完全从一个角度拍摄一个场景会造成一种扁平空间的效果。能够产生视觉景深的元素包括如下几点。
① 重叠。重叠很明显能够建立前景与背景的联系,如果某样东西在另一样东西“之前”,它就离观众更近。
② 相对尺寸。虽然人眼可以被欺骗,但人眼看到的物体相对大小是反映景深的重要线索。相对尺寸是许多视觉错觉的组成元素之一,也是我们操纵观众对主体的感知时,所需的一个关键组成元素。我们可以用它来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东西上。若要操纵事物在画面中的相对尺寸,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比如利用物体摆位或使用不同的镜头。
③ 垂直位置。重力是视觉结构的一个因素,物品的相对垂直位置是景深的一个线索。这在亚洲艺术中尤其重要,因为这种传统艺术并不像西方艺术那样依赖线性透视。
④ 水平位置。人眼观察事物时,习惯上会从左边往右边看,这大多是由于文化因素。这在人的视觉比重上形成了一种顺序效应。所以人眼观察画面的方式、感知事物的顺序,以及构图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画面中演员的站位。
⑤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布鲁内莱斯基的发明,在录像摄影中,你并不一定需要知道线性透视的原则,但了解其在视觉结构中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⑥ 前缩透视。前缩透视是人眼光学的一种现象。由于距眼睛较近的物体看上比较远的物体更大,当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距离眼睛比它的其他部分要近时,视觉上的扭曲会给我们景深和尺寸的暗示。
⑦ 明暗对比。意大利语中,光与影,明暗对比,或者称光与影的渐变,建立起人们对景深的感知并创造出视觉焦点。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与灯光打交道,所以明暗对比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考量之一。
⑧ 大气透视。大气透视(有时也叫作空气透视)是一种完全“真实”的特殊现象。这个名词是由里昂纳多·达·芬奇发明的,他将其应用于绘画中。我们看不见距离很远的物体上的细节,其颜色也没那么鲜艳,而且不如较近的物体那么轮廓分明。这是影像像被大气和烟雾过滤的结果,空气中的烟雾过滤了一部分长波长(较温暖的)的光,留下波长较短、偏冷色调的波长。这种效果可以通过烟雾、遮光布或布光来完成。
(3)常用构图方法
所有的基本元素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创造某种层面的感知,以创造视觉上的某些结构,令构图有凝聚性,并引导观众的眼睛和大脑将信息组合到一起,帮助观众理解场景的视觉元素。
1、 直线构图。直线构图,无论明显或隐晦,都是视觉设计中的常客。它的效果很强大,作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几根简单的线条就能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易于被人理解。
2、 曲线构图。曲线构图,一般为S形,有时候也表现为反S形,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作为构图原则而被广泛运用。曲线本身有一种特殊的和谐感和平衡感。
3、 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是一件有力的构图工具,当你刻意去寻找三角形构图时,你会发现到处都有。即使在非常冗长的说明性场景中,三角形构图也能令画面充满动感。
4、 水平构图、竖直构图和对角线构图。任何类型的构图中,基准线总是其中的元素之一。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总是能回归到最基础的水平构图、竖直构图和对角线构图。构图中的直线可以很简单明了或暗示着物品和空间的规则感。
5、 水平线和消失点。人们天生对透视的理解令其对水平线、透视线和消失点产生了特殊的联想。简单的直线就足以给观众足够的暗示,图1-52中两边的水平线在画面中呈现出汇聚的视觉效果。
6、 画框。当我们要从一个画面的一组物体中辨别出其中的一个时,我们在潜意识中也意识到了画框的存在。画框的四条边本身就具有视觉影响力,靠近边框的物体与画框产生了视觉联系,相较于远离画框的物体,它们同画框的关系更加紧密。画框还在我们感知画框以外的空间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下、左右,甚至是摄影机后的空间,这些都是整体构图中的框外空间,也是令观众的视觉体验更加立体化的关键因素。画框本身的力量也决定了我们如何选择长宽比。
7、 开放画面与闭合画面。开放画面指的是画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伸出画框或贯穿画框。闭合画面指的是画面中完整地包含了一个视觉元素,且经常出现在具有正式感的构图中。在动态画面中,虽然观众看到的画面中的运动物体有时会有些模糊,通常不会意识到模糊的存在,但它们仍然会影响观众的感知。
8、画框中的画框。将一个画框嵌套进另一个画框中,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画面中将画框作为构图元素之一来使用。这种手法在超宽屏幕上特别有用。“画中画”不仅可以用来改变高宽比,也可以用来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至关重要的故事元素上。
9、平衡与不平衡的画面。我们之前讨论过平衡的问题,现在我们要从构图的角度来研究一下。任何构图都可以是平衡或不平衡的。平衡的画面可以暗示主体之间的地位、力量的平分秋色或势均力敌,不平衡的画画暗示主体之间地位、力量等的对比和差异,进而建立核心冲突,产生象征意义。
10、正空间和留白。物体的视觉比重或线条能够创造正空间,但没有它们的地方就产生了留白,“不存在”的元素也拥有视觉比重。我们要记住,当人物沿着左、右、上或下的方向往屏幕外面看时,甚至是往摄影机后看时,屏幕外的空间也非常重要。
11、视野中的运动。当然,所有的影响因素都会被组合起来使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能在视觉领域创造一种运动感。这些组合创造出的运动感(人眼扫视)从前景到背景形成了一个圆形。视线运动不仅仅对构图很重要,也在观众感知的顺序和理解画面中的主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会影响他们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通过这样分析画面时,请记住我们讨论的是人眼的运动,而不是一个镜头中摄影机、演员或是物体的运动。
12、三分法则构图。三分法则是按三分之一的比例分割画面。三分法则是一个有用的工具,无论在什么类型的构图中,都能通过该方法找到观众注意力的优先点,即三分线的四个交点。这在任何构图中都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三分法则已经被艺术家们使用了几个世纪了。
13、 多种构图法则的注意事项。如果有什么法则是用来打破的,那就是构图的法则,但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