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统工作原理
水冷中央空调包含四大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制冷剂依次在上述四大部件循环,压缩机出来的冷媒(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体,流经冷凝器,降温降压,冷凝器通过冷却水系统将热量带到冷却塔排出,冷媒继续流动经过节流装置,成低温低压液体,流经蒸发器,吸热,再经压缩。
在蒸发器的两端接有冷冻水循环系统,制冷剂在此次吸的热量将冷冻水温度降低,使低温的水流到用户端,再经过风机盘管进行热交换,将冷风吹出。
新风的传输方式采用置换式,而非空调气体的内循环原理和新旧气体混合的不健康做法,户外的新颖空气经过负压方式会自动吸入室内,经过安装在卧室、室厅或起居室窗户上的新风口进入室内时,会自动除尘和过滤。同时,再由对应的室内管路与数个功用房间内的排风口相连,构成的循环系统将带走室内废气,集中在排风口“呼出”,而排出的废气不再做循环运用,新旧风形良好的循环。
其主要优点:
1、控制温度:家用普通空调也能调节空气温度,但由于结构限制,送风量小,送风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差大,这样一来室内温度分布不够均匀,舒适性差;而格力空调的送风量大,温差小,温度分布均匀,舒适性好。并且可以实现厨卫空调化。
2、调节湿度:家用空调器是去湿器,运行时间一长,室内空气干,使皮肤不适。而北京地区是干燥型气候,格力空调可抽入新风补充湿度。
3、过滤悬浮物: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是空气恶劣的标志之一,格力空调系统具备送风和回风系统,大量的冷(暖)空气从送风口吹出,又将每个卧室和客厅的空气从回风口吸回,回风口内装有高效过滤网,可过滤灰尘。
4、增加新风量:每人每小时需要15-18立方米的新鲜空气,才能保证健康。现在普遍使用的家用空调器只是空气温度的调节器,而对空气的湿度、氧气含量等指标的改善无能为力。随着空调器运行时间的增加,室内空气逐渐变得浑浊,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上述情况仅仅依靠过滤净化、负离子发生等措施是难以根本改变的。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更换新鲜空气。家庭格力空调配备新风补充装置,可将新风导入。
5、节省空间增加美观度:家用格力空调在节省空间与增加美观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现在人们对居室的要求已不局限于二室一厅、三室一厅房型、错层等房型层出不穷。若先用分体空调,必须安装三台以上外机,而公寓房外机安装位置又有限制,且不美观。同时,每个房间内挂一个室内机也不是看,而格力空调只需一个室外机,并可选择多种款式的出风口,与吊顶设计相结合,镶嵌在房顶。每个风口可单独控制,任意调节房间温度。
6、家用格力空调的类型分为三种:水系统、风系统和冷媒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选配不同类型的家用格力空调。
中央空调是大厦里的耗电大户,每年的电费中空调耗电占60%左右,因此中央空调的节能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设计时,中央空调系统必须按天气最热、负荷时设计,并且留10-20%设计余量,然而实际上绝大部分时间空调是不会运行在满负荷状态下,存在较大的富余,所以节能的潜力就较大,其中,冷冻主机可以根据负载变化随之加载或减载,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却不能随负载变化作出相应调节,存在很大的浪费。
水泵系统的流量与压差是靠阀门和旁通调节来完成,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截流损失和大流量、高压力、低温差的现象,不仅大量浪费电能,而且还造成中央空调最末端达不到合理效果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使水泵随着负载的变化调节水流量并关闭旁通。
商用中央空调
市场趋势 1、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催生大型现代化商业办公楼、宾馆、商场、超市不断兴起,为商用中央空调撑起巨大市场空间,预计2003年商用空调的市场容量为35亿,至2005年可达到80亿。 2、燃气空调份额上升 随着天然气普及和和环保意识提高,燃气空调有望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制冷产品,未来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将为燃气空调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能源结构和居住结构与我国都比较接近的日本、韩国,燃气空调负荷占中央空调总负荷的比例分别高达80%和88%。而目前国内燃气中央空调所占的比例尚不到10%,因此燃气空调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广东LNG项目和福建LNG项目的相继启动,西气东输项目的实施为燃气空调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将给燃气空调增长带来巨大机遇。 3、短期内价格战不明显 因为商用中央空调从产品设计、生产、直至安装、服务更强调个性化,并且由于商用空调有多种类型,所以产品差异化明显,国外品牌由于存在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为维持自己利润水平不会轻易降价,而国内许多品牌初涉这个领域,前期投入巨大,也需要保证较高利润以消化前期投入。因此短期内大规模价格战不会发生,但是国内品牌产品与国外品牌产品有着1/3价格差距,国内品牌价格优势将逐渐使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品牌竞争趋势 由于国外品牌进入这个领域远远早于国内企业,因此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角依然是约克、开利、大金等国外品牌,但是随着海尔、格力、美的等国内军团的不断壮大,国内产品价格和服务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也会随之改变。可以预测2005年将会有国内品牌跻身国内市场的三甲之列。